重构课程 藴育全人 ——教院附小“明德讲坛”之专家讲座
发布时间:2020-07-31 来源:教院附小

(教院附小通讯员 戴佳琦/文 顾晓蕾/摄)6月28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刘莉莉教授莅临教院附小,为全体教师作主题为《基于课程重构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讲座。附小教育集团成员校的校长、骨干教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教授从“学校文化”、“教师角色转换”、“课程结构”、“教育价值”等方面,以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调,将高深的理论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刘教授提出“泡菜理论”,从哲学的观点出发,让我们明白:校园环境好比泡菜汤,它影响和决定了浸泡其中的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所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刘教授认为,教育更要迎接时代变革的挑战,让学习的空间没有边界,让学习的方式发生改变,让学习的内容没有边缘,让学生的动机更加自觉,让学习的价值更有意义。

刘教授向大家推荐了《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利用人是如何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从完成特定目标的方法中更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成为研究者、合作者、服务者、引领者。

她还以华德福学校、巴蜀小学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为例,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国家课程如何转化为校本课程,课程标准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如何转化为学习内容。教师在课程重构和教学中,要充分具备应对挑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活动最后,附小校长何哲慧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何校长感谢刘教授让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怎样系统地设置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要探索校本课程最有效的组织方式;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

课程建设对教师来说,是极具挑战的。当前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分享到:
相关信息